“互联网+金融”构建共享经济模式

“互联网+金融”构建共享经济模式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催生出一次又一次经济变革,在渐次诞生的各种新业态经济中,共享经济尤为引人瞩目。金融创新总是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伴随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关于“共享金融”的探索也应运而生。

  “十三五”时期,在经济新常态、共享经济发展、“双创、四众、四新”、“中国制造2025”等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对普惠目标的效用愈发清晰。在近期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互联网金融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建议,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已经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时期,有望进一步增加金融供给和竞争,给予互联网金融充分的创新空间,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将进一步扩围。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理念在于共享与普惠,基本原则是机会均等与可持续发展,推动金融改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其新的历史使命。

  十三五时期互联网金融浴火重生直面挑战

  “十三五”时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主线。在我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传统产业尚未升级而过剩产能并未退出;另一方面新产业、新技术面临资本市场波动甚至泡沫破裂以及新型业务模式尚未成型的双重困扰;直接导致资本、资金、资产的“三资紊乱”进而形成了“老鸟不退,新鸟未进”的困局。互联网金融浴火重生直面挑战,一方面需要腾笼换鸟促转型,另一方面要凤凰涅槃求创新。与此同时,在共享经济新时代,商业银行如何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打造共享经济新模式,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一些传统互联网金融机构面临严重挑战,出现泡沫迹象。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下,互联网金融经历近几年的野蛮式生长,已呈现出 “不太寻常”的态势,即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风险与泡沫具现的迹象。此外,受国际资本市场新技术板块波动的影响,这种新格局导致国内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分析互联网金融泡沫化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包括:一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值与其真实价值存在巨大偏差。这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缺乏一个现成的、比较科学的、大家公认的估值模式,进而不同投资者的认知导致了估值的严重虚高;二是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融资和项目不匹配、和风险控制能力不匹配,存在资金池、期限池、资产池、增信行为或业务但又不具备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三是互联网金融的市场预期、技术理论支撑及企业盈利表现三者之间,已严重偏离了均衡点。

  为此,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结合自身基因,凤凰涅槃,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进而重归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技术先进、不确定性高。借助国家“互联网+”战略,互联网金融高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ripple、bitcoin等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重构低成本、更安全的“去中心化”新一代信用体系,正不断尝试着颠覆当前中心化信用体系,实现腾笼换鸟。

  然而,科技型企业从研发投入到成长为成熟型企业阶段,一方面在技术和产品研发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失败导致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新产品在市场接受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风险,加之所面临的行业竞争、经营管理等挑战,使得其在初创期存活率很低,称之为“死亡之咒”。因此,互联网金融高新企业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真正意义把握客户需求,创新有效的业务模式,实现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稳健,机遇与风险并存。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客户需求及消费行为正在发生迅速改变。互联网金融成为商业银行拥抱“互联网+”的战略目标。此外,相对于传统互联网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具有独特的三大优势:一是具有完善而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具有丰富的网点,进而形成庞大而可靠的客户资源;三是具有强大的科技与金融复合型人才储备。

  然而,持续攀升的不良贷款率成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的后腿,商业银行面临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困境。“两鸟困境”导致的直接后果,一是“老鸟”带来的不良资产需要消化;二是“新、老两鸟”转化导致的资金、资本和资产的“三资”配置全紊乱。银行既要支持小微,又要推动科创,还要打造“四众”新模式,但这其中的逻辑并不相同,导致商业银行在业务模式上还不太适应。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深度融合新科技,借助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活动提供宝贵的信用资源,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不良贷款。其次,商业银行应以新技术驱动经营模式创新,既支持小微,又要推动科创,并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实现资金、资本和资产的“三资”合理配置。

  “互联网+金融”打造共享经济新模式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催生出一次又一次经济变革,在渐次诞生的各种新业态经济中,共享经济尤为引人瞩目。在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极大减少了社会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幅降低了交易或分享成本,“劳动者-企业-消费者”的传统商业模式正逐渐被“劳动者-共享平台-消费者”的共享模式所取代,并孕育出“生产消费者”和“制造服务业”等新的发展理念。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范式,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和解释,其中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看作一种新型的产权交易制度安排,本质是对所有权的明晰界定与准确分割,即在确保所有权的情况下,对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四种权利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界定与分割,进而实现使用权的交换与共享。在互联网技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的背景下,一些具有高交易成本特征的传统领域,将会借助互联网技术来突破信息不对称的约束,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逐利的便利化。

  金融创新总是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伴随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关于“共享金融”的探索也应运而生。共享金融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共享精神实现资金融通和金融服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是一种更民主、更普惠的大众化金融形式。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共享金融涵盖了金融市场化、金融服务实体、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一系列金融演进方向和理念,是适应后工业时代和消费者主权社会特点的“小、众、美”金融。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发展共享金融有助于抑制金融部门的过度扩张,合理协调金融发展中存在的效率、平等与伦理等问题。

  “互联网+金融”驱动“双创、四众、四新”新模式,促进共享经济新发展。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积极贯彻以众智促创新、以众包促变革、以众扶促创业、以众筹促融资等发展方向方针,需要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新模式。这代表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在实施层面得到了更精准的延伸。同时,上海市政府积极体会“双创、四众”精神,并结合自身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特征与现实需求,首次提出并积极实施“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四新”经济发展模式。至此 “双创、四众、四新”的科学发展体系得到确立。

  “双创、四众、四新”虽然各有针对性,但“互联网+”思维是其共同特征。首先,对于“双创”而言,“互联网+”思维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能有效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为“双创”提供了动力源泉,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从某种意义讲,“互联网+”思维是发展“双创”战略的先决条件,只有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双创”才能找到支撑平台,也才能得到认真执行和贯穿。

  其次,对于“四众”而言,“互联网+”思维是核心要素。四众中的“众创”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平台的突出创业创新服务的“汇众智搞创新”;“众包”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特定任务在社会层面的再分工,从而创造灵活性、个性化的工作机遇;“众扶”则是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全社会共帮互助、系统协调和优势互补的共享公用服务平台;“众筹”则是针对于创业者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开放对称、低成本高效率、自主互动选择、时空灵活便捷的普惠式融资平台。

  再次,对于“四新”而言,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日趋普及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与此相对应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 “四新”经济则是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引领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改革步伐。“四新”经济本质是跨界、协同、自主创新,具有渗透性、融合性、轻资产、高成长、动态变化、基础环境依赖等特性,更加注重无形资产、核心团队、智慧发展和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讲,“互联网+”与“四新”是内在统一的,两者都强调了对于现有产业的重构,都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从范围上讲,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具体形式,“四新”拥有更丰富的内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是适应劳动力、土地等总体较为充裕的资源禀赋,重点强调金融体系动员资金的功能,忽视了金融内在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功能,存在大量得不到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不足以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不仅造成金融体系功能的紊乱和潜在风险的积累,更无法满足“双创、四众、四新”等新兴经济模式的发展需要。

  互联网金融作为由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态。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削弱了资金供需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了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的直接融资。

  同时,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网络资源优势、数据信息优势和云计算处理能力等优势, 通过价值洼地的准确判断,构建出信息对等的大规模协作平台,极大降低了金融业的准入门槛和交易成本,促进了投资方和融资方的有效对接。同时还增强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甄别和应对能力,加速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业经营节奏以及不同风险评级下金融收益率曲线的形成,开启了普惠金融时代,倒逼传统金融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贫困、低收入人群提供切实和实际金融服务。

  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双创、四众、四新”打开了融资大门,在构建互联网共享金融平台,减低融资成本,满足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以及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互联网+金融”助推“中国制造2025”,探索“共享金融”服务“中国智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同时,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为此,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其核心宗旨在于,积极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未来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以“互联网+”为发展趋势,以加快构建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从历史上看,每次工业革命都离不开金融业的重要支撑。“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则与国内资本市场再次繁荣同步,与间接融资走向直接融资同步。“中国制造2025”传承了互联网的基因,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去中介化和去垄断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传统的高门槛、高成本、低服务、低效率、重盈利、轻共享的金融模式已难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新需求,而与之相对应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的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突破了时空因素的局限,降低了信息管理和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与效率,让服务更加个性化,正好迎合了上述特征。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共享金融在资金配置效率、渠道、数据信息、交易成本、系统技术等多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结合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采取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新兴服务模式,依靠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运营效率;提供信息公开和风险提示的机制;高度虚拟集成金融生态链群,打造新的金融生态链;跨时空集合海量散户资金,形成“长尾效应”;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改革等优势,打造“共享金融”,助推金融领域改革的深化,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弥补中国传统金融体系尤其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短板,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加速了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提高了金融资源可获得性,推动了惠普金融体系的建设,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倒逼传统金融业加快创新的步伐,从而更有利于金融为工业经济服务。

  整合传统金融+创新金融+产业金融,打造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共享金融生态圈”。互联网金融作为匹配迅速、交易成本低廉的新型金融模式,依托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等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幅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了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匹配,削弱了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传统金融中介的作用,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趋势,正在对传统金融形成巨大挑战,也将带来一场金融革命。构建传统金融类企业与新兴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合作机制、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则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均存在无法完全替代的比较优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例如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平台、零售客户资源和数据,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资本、批发客户资源、信用和风控能力。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批量化、标准化地服务金融长尾市场,可以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短、小、频、急”、缺乏抵押担保等特征,而高端客户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是互联网金融的短板。

  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作为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的一个闭环生态网络,各个部分彼此影响、延伸,可以经过网络中不同业态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淘汰,实现具有协同效应及相乘效果个体的有效组合,形成能动态地自我更新与进化的生态链。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整合了以“传统金融+创新金融+产业金融”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共享金融生态圈”,可以全面激活全产业链,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闭环,为投资方、融资方、第三方打造共赢价值平台,促进资金资源的自由共享,实现全社会金融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效率。

作者: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李麟  来源: 《中国银行业》2016年第1期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    共享经济  

合作共赢,共创未来

量身定制你需要的免费论文和资料和报告

相信我们!,我们有15+服务经验, 经济管理论文资料、MBA/EMBA论文搜集、指导和修改等

提交论文需求

15+年的经验,值得信赖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涉及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敬请放心

商务服务

可以微信或者电话联系:18121118831

商业计划书

商务文档撰写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点击查看详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务咨询业务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点击查看详细

物流产业园区规划

商务咨询业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点击查看详细

PPT设计制作

商务PPT制作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

点击查看详细